香港的政治風聲越來越緊,「佔中」反「佔中」,「倒梁」反「倒梁」,「泛民」對「建制」,嘶聲力竭的互鬥,義憤填膺的批判壓倒一切。還延伸至「蝗虫論」、「強國人」、「中港矛盾」及對後來者的歧視。爭議各方都聲稱代表香港社會的「正義和良心」。卻也恰恰正是這些對立雙方拼死拼活的「正義和良心」的廝殺,讓香港斯文掃地,文明退色,悄然撕裂了東方之珠連帶社會認同的香港核心價值。
堅守香港核心價值是近年港人不斷發出的呼籲。社會轉型中,以商業為核心利益的香港正被政治化的香港覆蓋,不顧商業、社會利益的政治行動超越其上,長期遵循商業之道中形成的社會規則、尊重多元的理念,被人不屑一顧的拋棄,香港百多年建樹立業的價值支撐,正在社會轉型中令人擔憂的受到沖撀甚至慢慢流失。
不斷放大的雜音,越來越偏離香港多年來獲得輝煌的價值依賴。浮濫的隨心所欲,正營造一個躁鬱的香港。近年來的政治較量導致社會撕裂、人心不穩,都在以丟失香港的核心價值為代價。對政府承諾的政改失去信心,公然稱將以身試法作抗命;大街上看不慣警察的所作所為可隨意辱罵;特首梁振英落區,護衛安全的,除了警隊還有黑幫紋身大漢;在街上鬥大聲、鬥惡相的激進勢力,除了泛民,還有建制派的支持者;因為早來香港幾年,就可以惡言相向大聲阻攔後來者,更有侮辱性的言行指責新移民和內地客等等,這和香港國際城市形象不符,更與香港固有的價值背道而行。
2004年6月7日,近300位來自香港42個不同專業、學術界人士在報章聯署《香港核心價值宣言》,列舉香港的核心價值是「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和恪守專業。」那時的宣言就直指,回歸以來,香港的核心價值備受衝擊,與港人歷來所追求的目標愈來愈遠,呼籲市民齊以言論和行動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以免令香港變成「失去靈魂的軀殼」。
每一個社會,每一重要時刻,都有適合這個社會發展的價值觀,由此形成社會的特質。香港,不僅是地域概念,還有文化層面、生活方式、待人取態等構成的軟形象。香港在過去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港人不懈的追求造就了有香港特色的地方文化,而支撐這些經驗和文化的,是港人引以自豪,也與全球現代化文明接軌的一些體現香港優勢的核心價值。愈來愈多港人亦已認同,在追求生活質素提升的同時,也應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價值,強調公民參與,致力跨代社會公義,尋求人本的經濟發展,並重視環境保護及人與自然和諧。
值得提出的是,香港的核心價值不應是排他的,「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公平公義」是香港的目標追求,只要認同這樣的價值,都值得多元的香港社會包容、尊重,「和平仁愛」的對待。香港得益於中國大陸不開放或者開始開放,在中國改革開放中,香港人以自己的熱忱參與其中,在內地華東水災、四川地震中等內地災難面前,香港人血濃於水所表現的核心價一直得到贊賞,獲得掌聲。
這些年,內地經濟發展了,社會開放了,與兩地更為融合。香港卻冒起抗拒內地和排外思潮,面對激烈競爭,無力感與挫折感日趨沉重下,有人拋棄了香港的核心價值,切割內地,拒絕同胞,這不能不令人擔憂。核心價值的動搖,將削弱香港的管治質素與營商環境,並破壞社會的制度理性與凝聚力,並會極大的破壞社會穩定。
香港一向是「移民城市」,香港百多年的歷史,就是不斷張開雙臂,在擁抱自由、民主、平等的核心價值,在擁抱公平、公正、融容的理念,在擁抱向往香港價值而聚集起來的志同道合者中一路走來。先來者是香港人,後到者同樣可以成為受歡迎的香港人。
香港是七百多萬港人安身立命,追尋生活意義,為下一代建設美好家園的地方。失去了香港的核心價值,這座城市便變成失去靈魂的軀殼,港人也就失去了「香港」,也就不成為「香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