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11/3

北京高人指點 梁振英突然强硬

作者:蔣真德
來源:《風聲》月刊 2013年 10月號

陳茂波又攤上大事了!盡管梁振英前段時期挺身而出,以高調強硬引火燒身,以圖轉移視線,令早前被揭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中涉嫌利益衝突的發展局局長陈茂波可以脫身。不過,有會計師近日再發現陳茂波家人持有的國萬實業,曾向公司註冊處申請凍結,但凍結期間卻發出共4張分別由陳茂波及國萬人士簽署的地租收據,怀疑陳茂波在事件中涉嫌違反《公司條例》,被認為表面上屬嚴重刑事罪行。梁振英高調強硬圖保陳茂波杀出反對派和媒體包圍的打算可能落空。

有可能會提前下課

本刊獲内幕消息,上任來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状态的梁振英,並非無緣無故在早前出席天水圍論壇時突然強硬,而是獲得京城「高人」指點。京城來人在多個不同場合都語帶警告意味地「指點」稱,梁振英「再繼續龜縮特首辦,無法展示強硬姿態,遲早會提前下課」。尤其是主管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遇難」,被揭發他的太太及親家持有發展區內的上水古洞農地,涉嫌利益衝突,社會要求陳茂波下台的呼聲頗高。「如果不死保陳茂波,他會被迫辭去官職。讓陳茂波成為又一個為這屆特區政府犧牲的高官,那以後还有誰為你出任官員,誰為你服務香港市民?」
在場人士透露,梁振英聽完指點若有所思,然後點頭稱是。隨即不久,特首果然強硬,連續「落區」參加論壇,擺出強勢姿態,硬闖基層,突破反對派圍剿。借廉署中止調查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張震遠,梁振英高調為两位愛將抱怨,批評媒體欠公平,要求舉報人道歉。在論壇上,梁振英還就小學女教師暴粗辱罵警察事件要教育局向特首遞交報告。梁振英此舉,被認為要一洗一年來的執政頹勢,向反對派絕地大反撀,而背後是京城高人「指點」、支持!
該京官指,香港社會在政治氣氛濃烈時變得錯綜複雜,加上舊港英勢力的滋擾,新一屆政府上任,一位接著一位問責官員下課,誰接任都有惹上麻煩的可能。「特首不出面死保,誰還會往槍口上撞?」尤其是前發展局局長麥齊光20年前欺騙政府房屋津貼的舊事被揭發,要立即辭職,成為香港史上最短命局長,並且惹上官司被判緩刑。在媒體追問下,退休后再回爐港府的麥齊光道出心中苦澀:如果不當局長,就不會有這事發生。言下之意,他成了這屆政府的擋箭牌了。
立法會民選議員、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指現在香港的整體環境是「弱政府,強社會,狂政黨」。這樣的環境下,軟弱的政府被人欺。高人指點梁振英要強勢出撀,絕不能在反政府勢力面前表現軟弱。據悉,當局分析,梁振英強勢突破可以帶來幾方面的效應,一是讓特首改變一年來被動挨打的局面;二是讓政府的支持者更有信心;三是轉移媒體視線,為陳茂波解圍;四是提升低迷的官府士氣;五可以創造正面環境,為推出普選咨詢方案營造正面氣氛。
梁振英高調出撀引來反對者高調回擊。繼泛民召開記者會批評梁振英言論後,港大學生會也發表聲明,批評梁振英上任後製造敵我矛盾,要求梁向公眾道歉及下臺。特首辦罕有地發表聲明反駁,並重申梁對林慧思事件及泛民往廉署舉報的立場。梁振英連日來採取強硬政治態度,有學者認為,是要爭取社會保守派及治安部隊的支持。
據悉,梁振英遲遲不推普選咨詢方案,有自己的考量。梁振英曾私下對官員稱,如果現在推咨詢方案,社會分歧的矛頭就會對準政府。「讓不同意見鬥個明白,社會氣氛穩定一些,政府再推出香港民眾可以接受的方案,能收到預期效應。」
事實上,梁振英自上任後一路被動失利,如不能扭轉局勢,建制內人士認為,即使不得不要誓保他做完一屆政府,也無法保證他可以連任。本刊了解到,有建制內人士向中央建言,雖然梁振英執政沒有B方案,但在無法確保他連任的情況下應該加紧培養新的特首后备人選,不排除重新安排曾與梁振英「唐梁之爭」的唐英年作後備。
知情人士告訴本刊,有人向中央建言,唐英年本來就是中央考慮的愛國愛港人選,只是在「唐梁之爭」時落下風,但唐英年的負面消息早已經出盡,又在爭執中被視為弱者,從現在起提供機會,重新出山會得民意。
梁振英登上特首位置一年,尚未度完蜜月就發生梁宅潛建事件,本屆政府上台短短一年多,已有多名管治班子成員先後下台或被迫辞职。前發展局局長麥齊光數十年前的舊帳被翻出來,創下高官極速下台的紀錄,之後是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張震遠,负责新界東北發展區的陳茂波被揭有利益冲突,風波尚未平息,其政治助理何建宗亦被揭發同样有利益冲突而迅速辭職。勞工及福利局政治助理莫宜端是最新一個,以「照顧一對年幼子女」的牵强理由辭職。
一年多中,港府一直丑聞不斷,灰頭土臉。就在梁振英於天水圍論壇上對反對陣營作出大反擊時,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發表最新調查顯示,梁的支持度再跌至上任以來的新低,只有26%,反對率達57%,民望淨值為負31%。陳茂波捲入家人在新界東北擁有土地事件,其民望在局長中「包尾」,支持率較7月初再下滑5個百分點至15%。中央不得不發出警訊,同時也撐梁振英強硬起來,希望藉此提振香港社會正氣。
不過,8月11日梁振英發功未見其效,反引出一幫倍受質疑的黑大漢,高叫力挺梁振英,令人哭笑不得。在接下來的观塘落區,梁振英少許收斂,以求亡羊補牢。但最新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調查顯示,梁振英兩次落區後的支持度和評分都跌至上任以來新低。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表示,根據以往經驗,得分不足50的政治人物可視為不受歡迎,不足45分的可說是面對信任危機。

張德江肯定香港紀律部隊

香港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日前率紀律部隊訪京,受分管港澳事務的政治局常委張德江接見,張德江充分肯定了紀律部隊作為香港公務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工作。而幾乎同一時刻,《信報》的專欄文章9月7日引述輔警警校畢業生稱,教官向前線員佐級警員強硬灌輸佔中破壞社會秩序的訊息,「要不惜一切驅散『佔中』參與者,甚至不排除抬走;總之,不能讓參與者聚集中環附近」。雖然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否認警方已把佔中「定性」為暴力,指所有輔警必須接受訓練,學習如何公平公正執法。但港府針對反對派人士趨於強硬已是既定方針。梁振英是否步入管治危機,值得继续观察。■

梁振英的窘境源於他的個性

作者:陳望華
來源:《風聲》月刊 2013年 10月號

梁振英當特首後,施政一直不順利,無論傳媒還是政界的支持度都下跌得很快,熟悉梁振英的人士表示,梁今日窘境與他的個性、用人佈局有密切關係。
梁振英剛剛上台後,決定公開招聘副局長與政治助理,這個決定在當時是他的執政亮點之一,公務員與年輕一代對他的支持度很高,許多人表示,有興趣參加競聘。
副局長與政治助理公開招聘在法律上是不需要的,如美國的歷屆新總統,上任後要任命超過3000個公務人員,並不需要公開招聘。香港的公務員隊伍比美國小得多,所以政治任命的人不多,3個司長12個副局長12個助理。

拒絕何永謙,令支持者失望

僅從程序上講,梁的決定無可厚非,但梁過分公事公辦,令許多舊部寒心。梁振英的競選辦副主任何永謙,在競選期間主要負責政綱的編寫,梁上會後,何永謙沒有得到政治任命,經過公開招聘後落選。更令梁的支持者不滿的是,在公開招聘後,梁沒有在宣布結果之前與何永謙協商,而是在公開招聘後用程序冰冷拒絕何永謙,這是不太合理的安排。
上任之初的這次安排失當並沒有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因為影響到的人不多,但這對梁振英的佈局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這讓他在政界始終沒有很堅定的支持者,立法會、工聯會等機構與黨派內,梁在關鍵時刻都缺乏有力、連貫的支持力量,沒有支持者就沒有一個很堅定的政治聯盟。

啟用不懂政治的吳克儉

梁上台不足百日,即爆發震動全港的反國教風波。國民教育科雖然是曾蔭權時代的遺產,但梁的處置失當,也需對此負直接責任。一位跟梁熟悉的人說:「梁振英上台後,找的很多是專業人士,很多以前在政治上沒有公開發表過政見的,比如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他本身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的,在考試局做過顧問。他不是政治(political)的人,但他第一件處理的事很政治,就是國民教育事件。吳克儉是從一個很專業的​​角度上看國民教育,但他很缺乏政治敏感度。」
國教問題曾蔭權時代就有諮詢,諮詢期結束後就要推動政策,進立法會討論。 「CY沒有考慮國民教育本身就很意識形態,本身叫國民教育還是公民教育很爭議,教材怎麼定絕對是很政治化的事,不是行政的事。找一個懂政治的人一定不會出現嗎?不能肯定,但推銷方法上有很多地方可以斟酌的,包括是不是要在9月份立法會選舉之前,因為泛民肯定會炒,是不是可以延期……後來出現的狀況等於政治自殺,教材很多價值觀不敏感的地方就更不用說了,為什麼面對那麼多難題,從選人、佈局,從一開始佈局上基本上已經可以看到後來的結局」。
有人曾這樣描述CY的「不粘鍋」性格:「CY性格是double arms(與人保持兩臂距離)」 。據說,當初競選特首時,競選辦裡面也沒有人單獨跟梁吃飯超過兩次的。
梁振英的不粘鍋性格也影響了他與工商界的關係,在香港立法會裡,如不能與工商界保持很好的溝通,就很難得到立法會的支持,施政不暢是必然的。梁振英與工商界刻意保持距離,並沒有因此改變香港市民「官商勾結」的總體印象,市民對地產霸權的不滿也會轉嫁到港府身上。因此,梁振英若想改變當前的施政困境,必須改變自己的不粘鍋性格,尋求至少一派的強力支持。 ■

台灣公民運動 邊緣化藍綠兩黨

作者:紀碩鳴
來源:《風聲》月刊 2013年 10月號

台灣民主社會「沒有是非只有藍綠」的質疑,被一場二十五萬人參加的公民運動顛覆,用網絡號召,以公民抗命的形式告誡世人:台灣民主社會成長,完全可以淡化政治,「只有是非不分藍綠」。一直被政治人物代表著的台灣百姓,在為軍人洪仲丘軍中死於非命的要真相運動中,拋棄藍綠找回自己。
中華民國陸軍裝甲543旅下士、台灣成功大學高材生洪仲丘,在歷經7天禁閉後,又被要求在炎熱高溫中進行高強度體能訓練,最終不幸慘死。消息傳出,島內民情激憤,紛紛要求公佈真相,嚴懲兇手。
受虐死亡事件發生後,因為有著「不讓仲丘白白牺牲」的信念,由包括醫生、律師、軟件工程師、國會前助理、退役軍人、證券業上班族、老師、學生、家庭主婦等39位互不相識的網友,其中有十位是女性,在網上發起公民1985行動聯盟。
這些發起者沒有政黨背景,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參與公民運動,他們在晚上十點才能上網開通訊軟件來開會討論,組織也只有簡單分工,分别从事架設網站、活動設計、財務管理及後勤規劃等。目標單一清晰,希望藉由訴求讓事件真相出爐,並且要求國軍改革,摒除以往陋習及潛規則,「要真相!要人權!」在短短兩周內,通過網絡號召兩度走上街頭,一次前往台灣國防部抗議,號召五千,來了三萬;一次圍聚凱達格蘭大道,呼籲公民站出來送洪仲丘最後一程。媒體宣稱突破二十五萬人參加。
成熟的公民社會,不會為反對而反對,要的是公義、公正。過程中,組織者排除政黨參與,不公佈真實姓名,不接受媒體訪問,沒有要求推翻國民黨執政,沒有要求馬英九下台,他們信守的是監督政府的立場,而不是打出反對、推翻政府的旗號。
正是這一場公民抗命運動,令馬英九親上火線,面對勢不可擋的滾滾民意,緊急止血,公開對外承諾,「一定要推動完成『軍事審判法』修訂,還洪家一個公道」。台灣「立法院」舉行專門臨時會議,以短短不到2個小時的時間三讀通過「軍事審判法」修訂案。台灣的軍事審判制度將面臨革命性扭轉,執行長達近一個甲子的「軍事審判法」將形同作廢。台北經紀人交流協會創辦人、獨立評論員王祥基對本刊表示:「這就是公民力量,台灣公民社會的經典」。
台灣早年的抗爭活動都由政治團體起議,王祥基說,互聯網時代讓公民社會有形成力量的平台。「社會自發的團體為正義,同樣有號召能力,並理性地就事論事,不以推翻政府為宗旨,達到目的就收手,甚至不留痕跡,不擴大化,不為政治團體利用。」由此,台灣進入了網絡號召形成公民力量的新時代。
當公民社會真正形成時,台灣成熟的民主體制才算上路。今後無論政府還是政黨絕對不能忽視社會的聲音,因為這種聲音無處不在。特別在公共議題如環保、教育、國防、經濟、重大建設及法律方面,政府將感受到公民意見匯聚後所形成的巨大壓力,而不得不快速回應。由於公民運動的非政黨本質,它將逐漸得到人民的信賴,預判政黨將從以往社運的幕後操盤者變成公民運動的跟隨者。
在台灣最近幾次公民抗爭運動中,站在政府對立面的反對黨被消音了。去年底的反媒體壟斷、今年5月抗议臺北市中心華光社區因重建而遷拆,8月則因洪仲丘被虐死而示威,台灣的公民運動一場接著一場。8月3日,「凱道送仲丘」這場台湾史上第一場單純由公民發起的對政府最大的抗議活動中,民進黨前後任主席只是默默地在人群中,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靜靜地參與這場公民運動。而年初全台反核四大遊行中,打著反核旗幟的民進黨只是默默地在另一個角落獨自遊行,或者只被允許行進在遊行隊伍的後面。突出打頭陣的是與政治切割的公民社會力量。
這種透過網絡號召,發起者来自各行各業,由素不相識到集思廣益、眾志成城的動員模式,是習慣傳統社運的政治人士、政黨團體動員的人無法想像的。無論被稱為「台灣版茉莉花革命」或「社會運動2.0版」,亦或「台灣苿莉花運動」,它都是一種「公民」運動,遠非舊的群眾運動可比。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一樣的抗爭卻有不一樣的效果,台灣民主正走向成熟。過去以政黨為中心發動社會的政治性議題,正在被公民社會的運動以議題為出發得到政府的重視。」
網絡世界,社運還需要不需要強化組織、幹部?洪奇昌認為,這是一個新的命題,也是對政黨政治的一個挑戰。「如果政黨不能快速作出應有的反應,公民團體會成為政黨的壓力,公民們在社會運動中找到自己了,政黨的空間就小了。」
台灣經過民主洗禮,公民意識本來就很強,加上網絡時代的催化劑春風吹又生。香江論壇主席江素惠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臺灣藍綠兩黨永陷惡鬥漩渦,儘管民眾希望有第三勢力來制衡,但總不成氣候,縱有政治人物投身運動掀起浪潮,但事件過後總是船過水無痕。今次經过「1985行动聯盟」的號召,有二十多萬人上街示威抗議軍審法,逼得政府在最短期間修法以回應民意,不管政府此作為是否為民粹拖著走,草草修法亦有諸多不善之處,不可否認的是,臺灣新公民運動帶動政府的時代來臨了。「這公民運動無非成了第三勢力,也被稱為臺灣版的茉莉花革命。」
江素惠來自台灣,長年行走香港台灣大陸兩岸三地,她認為,臺灣所謂的茉莉花革命演變為「臺灣之春」,是在政治改革已完成,臺灣走上民主化之後,公民社會開始成熟,訴求在於爭取社會的公理正義,要通過「革命行動」來完善公共領域,改善政府制度的弊病以符人民的期許。此即是臺灣當今公民思想的主流,也對正處於政治改革,推動民主前進的香港有影響。
一直以來,每逢台灣有重大政治活動,香港都會派出觀摩團,香港人耳濡目染台灣的民主之路。江素惠認為,「香港公民社會還不成熟,但公民意識在不斷提升中」。台灣民主自由的今天會是未來香港的期許,香港社會也希望在社會運動中,闡發出找到公民自己的訴求。■

香港資本市場即將轉運

作者:賀軍
來源:《風聲》月刊 2013年 10月號

作者簡介:安邦集團(ANBOUND)研究合夥人、高級研究員。

近幾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和中國內地宏觀調控之下,香港資本市場表現平庸。就港股而言,自2007年11月恒生指數接近32000點之後,一直沒有恢復過來,最新的股指大約相當於2007年8月初的水準。據普華永道的統計,在2012年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以首次公開發行(IPO)融資規模來比較,香港市場退居全球第四,2012年IPO共計64宗,融資規模達到898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722億元),較2011年的2723億港元減少達67%。
過去十年,香港資本市場的繁榮與H股、紅籌公司的大量上市分不開。自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間,僅H股和紅籌股在港融資額就達1.55萬億港元。根據香港聯交所資料統計,截至2012年7月底,共有H股171只、紅籌股108只、內地民營企業股431只,合計市值達到了10.75萬億港元,占整個港股市價的57.6%。近幾年,隨著H股、紅籌公司上市的減緩,香港資本市場近幾年發展平淡。以IPO數量來看,香港股市2012年還未恢復2009年時的水準。
不過,在安邦(ANBOUND)研究團隊看來,未來一兩年香港資本市場可能面臨轉運的機會。

香港市場轉運的四大原因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未來隨著美元升值,港元資產會變得相對值錢。自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至今,全球發達經濟體中,美國的經濟復蘇最為穩健,隨著美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穩定的上升,美國能源投資不斷加大,以及就業情況的逐步好轉,美國經濟正在贏得全球市場的信心。全球資本回流發達市場,美國市場是最大的流入地區,這將在未來幾年使得美元走強。與正在艱難復蘇的歐元區和在「安倍經濟學」下刻意維持低日元匯率的日本經濟相比,美元的走強更是可期。這種背景下,與美元掛鉤的港元資產將會變得相對值錢,具有更大的投資價值。
原因之二是,中國海外投資的熱度正在上升,這種趨勢也不容忽視。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對外投資迅速增長。2012年,中國內地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772.2億美元,加上金融類投資則超過1000億美元,已成為全球對外投資的一股新生力量。香港在中國大陸對外投資中佔有重要地位,到2010年底,中國境內企業對香港地區直接投資存量占對亞洲直接投資存量的比重超過80%,占對外直接投資總存量的比重也超過60%。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數字,截至2011年底,中國內地在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以市值計算達3900億美元,占所有來源地的36.3%。在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對外投資仍保持了高速增長,2013年上半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455.7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28.7%。這種背景下,香港仍是中國海外投資的最大受益者。
原因之三是,與沉屙纏身的中國A股相比,港股的前景更為可觀。中國內地證券市場的發展,與中國經濟增長的表現嚴重脫節,這突出反映在A股的融資功能和市場表現上。儘管中國經濟增長在全球領先,但自2007年以來,上證A股指數已經下跌超過65%,至今仍在低位徘徊。再加上中國A股的行政干預色彩極濃,動不動就暫停IPO、導致800家企業上市排隊之類的舉動,使得A股根本不能算是一個有效市場。在未來一兩年,仍然看不到中國A股有較好發展的可能。這種形勢,將驅使一大批優秀的中國內地企業(如阿裡巴巴集團)到香港上市融資。
原因之四是,香港會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主要受益者。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香港在中國內地的開放進程中,有優越的條件分享其中的利益。在全球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中,香港具有獨特優勢,完全可能成為最具影響力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目前,在人民幣存款規模、人民幣金融產品的推出、內地證券市場對香港投資者的開放等方面,中央政府都會優先考慮香港市場的需要,也會把香港作為重要的「試驗田」。
香港具有的上述這些優勢,是未來一段時間的基本格局決定的,在短期內不會改變。從外部來看香港,香港最重要的就是要維持市場的穩定、開放,提供有效的服務。筆者注意到,香港監管部門正在調整政策,改善企業到香港上市的環境。據港交所發佈的資訊,香港將對2013年10月1日或之後提交的上市申請,採用新的上市規定,如精簡監管程式,縮短審批時間;監管機構將簡化上市審閱程式,精簡要求檔數量及加速審批等等。類似的投融資便利化的措施,有利於香港資本市場保持吸引力。
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員看來,目前的多個因素都有利於香港市場的表現,香港資本市場在未來一兩年將面臨發展的好時機。只要香港保持政治和社會穩定、保持良好的市場服務能力、保持安全的投資環境,背靠中國內地市場,香港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