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11/6

社論:自貿區時代 香港要學澳門

來源:《風聲》月刊 2013年 11月號

都說上海自由貿易區掛牌之日也是香港的危機之時。鄧小平早就說過,中國改革開放了,將來要建一百個香港。
今天,多建幾個香港的時機似乎到了。有百個“香港",還有什麼東方之珠的位置?內地有香港了,我們怎麼辦?這是香港人的危機感!
其實,挑戰香港的不僅僅是上海的自貿區,新一輪改革開放浪潮的頂層設計中,上海自貿區只是其中一部分,放眼香港周圍,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島、廣州的南沙新區、福建平潭島綜合實驗區都一一脫穎而出,對香港真正的挑戰是,各新區、實驗區都在自己不同的定位下,尋找各自的依託,向中央政府提出自由貿易區申請。平潭島綜合實驗區要對接臺灣,深圳前海期望再造香港,珠海橫琴島新區與澳門融合模式更值得關註。
各地都打正旗號,要複製香港、超越香港,中央也明確表態,上海自貿區試驗,是要將這個區內的實踐經驗,不僅在上海落實,也將推廣到全國。中國的香港多了,原來的香港就沒有優勢、沒有亮點,這當然對現實的香港是挑戰。已經失去了全球第一大港地位的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定位,某程度上也將受到上海自貿區、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和廣州南沙的激烈競爭。接下來,受衝擊的會是香港的物流中轉、購物天堂、國際金融中心等,香港不能沒有危機感。
不過,面對後起之秀,香港明顯站在不同的起跑線上,如果可以繼續發力,香港需要思考,在全國群體起跑時,香港該如何繼續做好自由貿易發展的領跑角色。新一輪自貿區熱中,香港的定位決定取向。
一直吹奏著吸引內地客娛樂曲的澳門,開始邁向大神州。它跨出邊境向珠海延伸,狹小的空間頃刻遇到廣濶天地。澳門大學將新校區建在橫琴島,與澳門自成一體;澳門的輕軌將進入橫琴島縱深四百米與廣州的城軌對接;澳門民眾可以自駕單牌車進入橫琴島,把三倍於澳門的橫琴作為後花園;澳門政府成立投資公司參與投資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兩地政府首次攜手共進。澳門把橫琴新區看作是澳門的橫琴,充分利用開發,融入其中,盡情享有擁抱,讓原來只有娛樂博彩業的澳門走出一片新的豔陽天。
澳門正在走進神州,香港社會卻迷漫著切割內地、不願融合的迷茫。說香港是彈丸之地,守著的卻是深圳,連著廣博神州的後花園,沒有想過兩地政府積極投入合作開發;澳門緊鄰珠海的橫琴計劃,澳門政府積極參與,香港面對深圳的前海計劃,香港卻冷眼相看;澳門輕軌直接進入橫琴,香港與深圳近在咫尺,卻要分別各自建兩個高鐵站,沒有合建的構想。
很明顯,在橫琴、前海和上海自貿區的面前,澳門看到機遇積極迎戰,香港只看到挑戰躲閃回避。起碼,香港在一段時期內還有時間上的優勢。中國新一輪開放的浪潮剛剛開始,處於摸索階段,受限於原有體制,一下子還邁不開步伐。如比對分析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與現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會發現兩者的吻合度竟然達到100%。把上海看作香港拓展內地市場的機會,上海沒有經驗,香港的引領優勢就能發揮作用。
香港還有空間優勢。TPP、TTIP等自貿協定設定成員國要有諸多開放甚至自由民主等政治條件,明顯在排擠中國,上海自貿區為此起。但香港具備相關條件,在與美國、歐盟、東南亞諸國的合作中遊刃有餘,可以繼續為中國自貿區建立並與國際接軌出力。
歷史的香港勝在自由貿易、制度落差紅利,如今社會中的保守氣息正在吞噬自由貿易原則,而隨著多個特區、自貿區的成立,內地的開放將進一步縮小陸港兩地的制度落差,香港只有積極迎戰。時間、空間以及香港內在求變的驅動,都能為香港爭取主動,再創輝煌的機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